外病內治,除了手術你還可以選擇中醫(yī)
針灸是傳統(tǒng)醫(yī)學的一部分,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(yī)療方法,它是一種“內病外治”的醫(yī)術。通過經絡、腧穴的傳導作用,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,來治療全身疾病。具有適應證廣、療效明顯、操作方便、經濟安全等優(yōu)點。
患者陳某某,女,82歲,因左側肢體偏癱麻木20天入院。
今年三月出現(xiàn)無明顯誘因下左側肢體癱瘓不能站立、麻木、便秘,小便解不出。查體左側肢體肌力肌張力明顯降低,躺臥在床,左側上下肢均不能抬離床面,淺表感覺及深感覺均有所減退。在他院進行了頭部CT檢查,提示雙側基底節(jié)區(qū)腔隙性梗死。頸椎MRI提示為脊髓缺血損傷改變,C3/4、C4/5、C5/6及C6/7椎間盤明顯突出(中央型);C3-7水平椎管明顯狹窄。他院診斷為脊髓梗死、脊髓損傷,醫(yī)生認為只能手術治療,否則會全身癱瘓,從此臥床不起。但是患者卻不想進行手術治療,于是轉往我院求診。四月入住我院針灸推拿科,遂用腹針療法,行天地針(中脘為天,是胃之募穴,有水谷之海之稱。關元為地,是小腸經的募穴,別名丹田,有培腎固本、補氣回陽之功。二穴合用有補脾腎之功。)、引氣歸元(中脘和下脘屬胃脘,兩穴有理中焦、調升降的作用。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,有主肺氣肅降功能。氣海為氣之海、關元培腎固本,腎又主先一身之原氣。四穴合用有“以后天養(yǎng)先天”之功。)、腹四關(滑肉門位于神闕之上,治療軀干上段及上肢的疾病。外陵位于神闕之下,治療下腹及下肢的疾病。四穴合用有通調氣血、疏通經氣使之上輸下達肢體末端作用。),配以三陰交(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之處,取之可滋補脾腎,健脾助運)、足三里(為胃經合穴,“合治內腑”,可健脾和胃,以補后天)加背腧穴:腎俞、肝俞、脾俞。
第一療程治療后,患者能在家人幫助下扶坐,但仍不能站立行走。第二療程后,患者能在家人攙扶下行走。第三療程后,患者已能獨立行走,左側肢體上下肢肌力恢復到4級,肌張力正常,淺表感覺及深感覺均恢復正常。患者原本認為只能長期臥床,生活不能自理,但經過腹針的治療患者能自由行走,生活恢復,患者及家屬都對腹針的治療效果感到十分滿意,非常感謝科室醫(yī)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照顧。
在對陳某的治療中,采用了我院一種新的針灸療法——腹針療法,它以中醫(yī)理論為指導,通過在腹部進行針刺以調節(jié)臟腑、 經絡治療全身疾病,痛苦小、見效快、療效穩(wěn)定、適應癥廣。
腹針適應于內因性疾病,及內傷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難病。病程較久的內傷臟腑的全身性疾病如:腦血管病后遺癥,老年性癡呆,腦動脈硬化,心血管病,高血壓,癔病。臟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:血栓性耳聾,眼底出血,球后視神經炎,視神經萎縮等。病程較短,但與臟腑的正氣不足相關的疾病如:肩周炎,坐骨神經痛,關節(jié)炎,頸椎綜合癥,腰痛,雙腿麻木,酸困等。其他的針灸適應癥,經治療療效不佳者,均可為腹針的適應癥。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